去巴黎之前,一度打消念頭。歐元過於高貴,在歐洲吃個三明治的價格可以在台灣飽餐一日,而我竟然要去那麼奢侈的地方。想到手就發軟。
我對巴黎並沒有浪漫的幻想。
那是個什麼東西都與你生長的國家不一樣的地方,建築、繪畫、人種、語言、文字、飲食、法律、錢幣、氣溫與溼度、開店時間與打烊時間,每個人背後的故事看起來都更唯美;但是那裏卻又什麼東西都與你生長的國家一樣,公路、廣告、交通、咖啡、乞丐、流浪漢、名牌服飾店,生活的方式好像沒有太大不同,一樣是擠地鐵或是騎腳踏車,用速食裹腹,穿著風衣與冷色系衣服。
所有曾經的熟悉感與理所當然,都在電影或廣告中被輕易填滿,這當然不是商業社會的錯。法國的朋友SMILE問我,『對巴黎有什麼感覺?』,一瞬間有點答不太上來。有非常豐富的感覺,卻也有非常貧乏的感覺。那些眼下所看到的枝節片段,就像前一篇文章一句句的快速瀏覽,瞬間就過去了。
但其實我一直在追求一種感覺,一種WIM WENDERS(文‧溫德斯)的感覺,一種「EINSTELLUNG」的感覺。在溫德斯的《一次 Once:pictures and stories》書中,他解釋了「EINSTELLUNG」,那是一種態度與觀點、一種心領神會、一種畫面的安排、一種反映攝影者心境的作用力。這裡有此書精采的前言抄錄,當你閱讀過後,我想你可能會稍微了解我想說什麼。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去找《一次》這本書來看看,這是溫德斯的影像與故事作品集。所有的故事,都起始於『Once upon a time…』。
譬如一張照片就是一個電影的開場鏡頭,一個人走過的之前與之後,站立的地面與仰望的天空,讓人們可以開始想像動作之後的動作,或是空氣流過之後的殘存香氣,甚至某人一日的生活路徑。我意外地在這個地方找到如此的場景,我是想留下一些無法保存的巴黎態度,帶不回家的視角,鞋印下消失的回憶。
這一系列,就是我要說的故事。
我想,溫斯德想要說的是每一次的每一瞬間都是永恆,因為照片證明了時間的不可停駐性,那感受是最最當下的。
祝福你巴黎之旅的每一個片刻,每個一次,都會是最深刻的記憶。
LikeLike
這篇竟然沒人留言?
我第一次搶到頭香
哇哈哈!
凱洛娘娘巴黎玩得開心啊!
LikeLike
兩位的留言時間竟然是同時的……….XD
LikeLike
最后能否写一些具体的开销情况,以及兑换对比的,这样其他人会比较容易上手吧?——比如偶……
LikeLike
Aether
好啊,如果有需求,我就整理一下:)
LikeLike
這個鏡頭
這張照片
很美
超美!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