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不來一場網路界的Pecha Kucha Party

週六那晚我第一次體驗在學學文創舉辦Pecha Kucha Party,這是在台灣舉辦的第三屆。


Pecha Kucha Party
Pecha Kucha是日文,意指喋喋不休、閒聊講話的聲音,由Klein Dytham 建築事務所的合夥人Astrid Klein與Mark Dytham於2003年時在日本東京舉辦這個分享交流派對,起初是單純想提供年輕設計師們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此活動形式被設計界大為推廣,目前已經被帶到全球各地100多個城市舉辦。(via活動官網)
Party展現形式類似workshop,由講員輪流上台分享他們的想法、創意、專案、作品。但大家都會擔心,萬一你給設計師一個5分鐘的主題,他可能就會忘形地講了50分鐘還無法罷休,所以為了避免”不好意思打斷老師、但又不想讓聽眾發狂”的窘境,Pecha Kucha設計了「20×20」規則—每個簡報只能有20頁、每篇slide只能present 20秒。在這個規則之下,一個愉快的夜晚可以快速分享更多ideas,給予更多年輕新秀(甚至是大師級前輩)展現自己的舞台。
Pecha Kucha
(pic via T3 Gallery)
當晚的氣氛十分愉快熱絡,先天條件是學學的場地設備很不錯,即使講者在台上演說,舞台動線、燈光音響的設置都不會讓人有嚴肅的距離感,長方形場地的最後三分之一有許多人自由交流,當然不能免俗的有Absolute Vodka贊助的免費調酒,以及串場時所播放的電子舞曲。
我本不是藝術圈的人,一整晚扮演著”有眼不識泰山”的白目角色,這邊走過一個設計師、那邊經過一個建築師,我一個也不認識。但經過一晚的快速洗腦,至少讓我開始伸手觸探設計圈領域,我也發現,這是一個最容易補充新知、交流互動的機會,當晚每個人都很愉快,不管是學生或老師,應該不是VODKA的原因。(XD)
我並不是要就此轉型成為設計中人。
那晚想到的是,適合網路圈、部落圈的Pecha Kucha Party(當然可以不叫這個名字),讓更多網路圈的朋友,一起上台分享你曾經做過的作品、正在做的事情、最近的想法、未來的計畫,可以將之視為TWITTER的實體延伸—“What are you doing”是內容呈現的核心概念。
這兩三年參與了不少網路座談會與相關活動,幾乎不可避免的,每一場活動到最後都會陷入嚴肅、沉重、冗長、甚至演變成挑戰、爭辯、但是又無聊的無間地獄,但並不是說這不必要,市場上還是須存在能建立信任威望、提供趨勢遠景的正經論壇,除此之外,一場輕薄、自在、愉悅且無私的“方便麵”派對,則是現在社群關係尚未完成的一塊拼圖。你知道的,泡麵煮得好,加蛋加菜加貢丸,也可以是一道人間美味。
若能找個適合的場地,不要太貴最好,有設備、有DJ、有酒水、有點心、有無線網路、有人來人往,不需要太多拿回家會被當成垃圾的紙類製作物,只要帶著名片與電腦,派對即可開場,讓所有人能輕鬆得到新的物件、展開新的想法、連結新的資源。
如果你也同意,讓我們一起來討論這件事情被實現的可能。當然,也可以推翻我的妄想空談。

Posted by

Blogger & Freelance writer│ Chinese, Japanese, English│Love Art, Culture, Travel│ Twitter, Tumblr, Flickr & FB: thecarol│Instagram: thecaroltw フリーランスライター・嵐・旅行と芸術とコーヒー上癮者 ☆ 著作《小島旅行》《味之宿》

15 thoughts on “何不來一場網路界的Pecha Kucha Party

  1. BOF比較像是BLOGGER大拜拜,圈內圈外一起來!不熟悉的人也會趁機來瞭解,希望能夠學習到些東西,不過如過就當初發起的原因和名稱來看,上文提及的Pecha Kucha Party型態似乎更適合,但這個樣態是比較適合全是圈內人來參與的,輕鬆聊!開心談!畢竟資訊何其多,接收、發想、轉換,一個人當然不比一群人,交流才是王道阿!

    Like

  2. 很不錯的聚會啊!
    有一點像之前Mr.6舉辦過的兩人創業小聚,也有點像去年的HappyWeb聚會。
    加油~如果有需要幫忙之處,再算我一份囉!

    Like

  3. 荳芽 & taipeitale
    的確不是BOF的形式,因為BOF是比較正式的會議。
    我希望的其實是很輕鬆的派對 😀
    DearJohn
    我與cjin聊過HappyWeb,也與how、小草聊過happymob,
    基本上最後都會陷入像我倒數第三段寫的無間地獄(XD)
    所以才說一定要輕薄短小無憂無慮
    當然我明白這是很理想化的
    只是當我看到有成功案例
    就會很想跟進:P

    Like

  4. 只是一個喇賽的感想而已啦
    是說
    這幾年台灣設計界在辦這種活動
    好像要不就是吸金的XX大師workshop
    要不就是輕薄短小的”趴”
    說不定設計界也需要像BOF這樣嚴肅一點的實幹療程

    Like

  5.   像部落圈的座談會,真的會很無趣。
      做出來的東西或許很有趣,但是要討論到該怎麼做,要怎麼做等等技術性的東西,那比校長演講還能讓人昏昏欲睡。
      我的建議是:要在BOF和座談會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
      BOF就像是大雜燴,一堆人聚在一起慶祝一下,相干的、不相干的全都混在一起。
      我想應該弄成報名制,要報名的人必須繳交會費,用來租場地和飲食,還有必須要準備長約五分鐘到十分鐘的演講稿。
      假設從晚上七點開始算,到晚上十點,每半個鐘頭休息一下。一天晚上就可以和許多部落客有所交流。
      發表的內容沒有限制,唯一的限制就是不准太無聊。無聊到讓人想打瞌睡。
      這樣的活動要辦的起來的前提是:要找得到那麼多人才行><

    Like

  6. 跟開放源碼社群聚會常見的 Lightning Talk 形式上大概有什麼差別呢?
    20×20 的規則我個人反而覺得不是很理想,有點限制表演形式。不過有點限制或說規定應該也會比較好玩就是了。

    Like

  7. 我覺得很久很久以前的Flickr Taiwan Meet也有點像這樣的概念
    只不過當時策劃到最後又有點嚴肅
    如果部落圈能來玩個輕鬆啪
    每個人也又20*20的方式簡單介紹自己
    應該也會很有意思的呀~

    Like

  8.   要了解技術研討會和部落格之間的差距。
      其實部落格就是一種很輕鬆、隨性的東西,根本而言,就是一種變形的自我介紹,自我表演而已。
      就好像站在肥皂箱上演講一樣,表達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理念。
      真要用研討會或是小組討論的方式,會把會場的氣氛弄糟,搞到在還在上面表達自我的人沒人聽,小組討論又只找自己認識的朋友討論。
      我說過,不要討論技術,那很枯燥乏味,除非真的對這方面有興趣的人,不然我真的不建議討論技術。
      我每天都面對軟、硬體的技術,我知道那有多乏味。
      所以如果還有人膽敢在上頭談部落格行銷的話,那我一定會睡給他看。反正我每天玩魔獸都玩到兩、三點,趁著那個時間補眠也好。
      不要把凱若提出來的想法想的太嚴肅了,弄的像個研討會不是什麼好事。

    Like

  9. 我覺得大家的想法都很不錯,重點是主題明確就會有共識,不論是技術面或是玩樂面,只要不是言不及義的PA,我想應該都會很好玩。

    Like

  10. 糟,我開始面臨我的ppt要不要重新來過的掙扎…原來這個活動從頭到尾你的發想都是跟“網路“有關的啊…我原本要分享的題目,跟網路的關係不大,糟

    Like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