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中文網誌年會上,我受邀參與關microblogging的panel,在席間因時間關係,無法闡述太多個人經驗,太多想法只好留於會後再述。這篇文章就是在飛機上因為中國南方航空的座椅實在太難坐導致我睡不著所以才利用時間寫的。
Panel之後,陸續受了幾個採訪,我發現採訪的媒體似乎把”微網誌”當成一個真正的”BLOG”來看待,這很有趣,因為實際上我們並不是將TWITTER當成BLOG應用,但是為甚麼會這樣?Microblogging到底能不能當成是一個真正的BLOG?
BLOG的條件是文章發佈,文章的結構、語意、編輯、組織,可以被閱讀者評斷好壞,比如,但twitter的140文字量,並不容易(甚至不可能)會被當作是有價值的論述,人們會說KESO的文章寫得很好,但不會說KESO的twitter寫得很好,很少有人會去作微網誌的網摘(或許星星可以當作網摘的一個原始狀態)。
經過這段時間的使用,我發覺twitter是更貼近真實生活的時空紀錄,它也改變了我們對於文字思考與寫作的既有邏輯。另外舉一例子。我在今年七月前往北京與上海,當時與做啥綁定帳號更新twitter,據我所知有不少人經由線上得知我的旅遊狀態,關注著我的行程,甚至透過twitter找我,而我的人明明就不在電腦前。
這種片段狀的個人旅遊過程是真實生活的線上呈現,讓世界各地的人一同參與另一段生活的進行(或窺探),而所謂生活,就是由各式各樣、大量繁複的微信息所堆聚而成,我用的牙刷、我的髮型、我的布鞋、我的手機、我遇到的司機、我的同事、我的午餐與晚餐、我讀的頭條、我看的新聞、我聽的音樂、我的喜悅或挫敗,這些瑣碎的意識,就是LIFELOG的實際展演。
Microblogging已經產生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它開始趨向BLOG與SNS之間的定位,從另一種角度,或者也可說是MicroSNS的聚合,在所有點狀思維所串聯出的線與面上,擁有一股細微卻強大的社群力量,它會自動產生使用twitter(或類似服務)的規矩與步調,歸納出資訊的質量,平台管理者的角色應在於引導方向與管理互動,而非主觀篩選、操控資源。
Twitter另一個很強大的應用是,它完全開放平台的參與,讓其他發展者開發各種APP,降低在各類語系國家的使用門檻,也推動twitter的普世遍及,客戶體驗更豐富,對於信息的傳遞效果更為廣泛(Facebook也是)。例如,有人使用twitterfeed訂閱facebook上的delicious,或是利用twitthis來採集文章與即時新聞,在這些已知且普遍的功能之外,用戶個人的使用價值將被突顯,帶動該用戶以及與他關聯的用戶,產生一個資訊互享的共榮圈,就如同jiwai的卓桓所說,當我的跟隨者眾,我所產生的結構洞(structural holes)越多,我已不得不成為一個信息流通的”中介”,同時在以我為橋樑的這一組人際網絡結構中,我將有更多機會取得多樣信息,被這些資訊量推擠到一個領導位置(這話由我自己來講好像有點尷尬),來獲取與發散信息。但採用信息的決定權仍在使用者本身。
但反過來說,這種細微的資訊會不會對別人造成一種噪音?肯定會。有人把我的TWITTER當成情報來源,但相信也會有人嫌我太吵雜而取消訂閱我的內容,選擇權完全出於個人對於微信息的認同判斷(甚至對人的信任),這種現象可以從我的跟隨者來觀察,在這半年的時間以來,已經累積不少跟隨者,有時候我也會發現跟隨者的數字似乎有些微減少,總量上來說是呈現微幅成長,不過已經趨近於平衡狀態,會再有更大的跟隨量時,通常是因為有大活動或是事件產生,才會讓人因為出於對我的好奇而訂閱,例如這次年會。當然,因為這次年會而跟隨我的各位,您們也可以取消跟隨。
從上面的兩個大方向來看,實際上就一位重度使用者的”微博”有兩個效應,一個是傳播的廣度—影響力不一定深,但距離將會較遠;另一個是載量的平衡—無論是優質信息或是糟糕信息,都有被交換的可能,達到流動的相對性。
在PANEL上最後討論到關於微博平台的發展。我最後補充的一句話是:所有功能都基於個人需求,而需求的種子則來自思維的直覺。我目前所需要的是”打包”的功能,類似flickr的SET與COLLECTION這種”大腸包小腸”的概念,有系統地儲存並組織這些微型元素,轉化為更具體的質量。或許yahoo pipes是一個理想的作業平台,不過我還弄不熟。(XD)
我一定是發瘋了才會寫這麼多大家可能已經知道的內容,其實我已經想寫一段時間了,就當作是給我自己的整合與反省吧。
另外,這篇當然不是在飛機上寫完的,只是在我開始重感冒之前,拼命把我僅存的腦汁壓榨出來,在感冒藥生效之前,趕快將它完成,以了一樁心事。關於相關鏈結,等我有空再補。
啊,結構洞。。。
LikeLike
其實有時候我也懷疑Blog根本是我們自己暴露一切的場所
說不定未來的刑事徵查還可以把Blog當作證據之一進行裁定?
在更久遠的未來,說不定人類還可以發展到透過Blog交換夢境
進行雙向的短期人生交換?哈~
LikeLike
凱洛這篇文章對剛開始加入Buboo的我很有參考價值,
但是,可能是使用的朋友少,對用法也較陌生,
所以有些地方我還看不太懂,先收藏到黑米囉~
期待有一天,我能真正體驗到微型blog的有趣~
LikeLike
從來沒讀過凱洛的blog,沒想到還是會寫一些互聯網應用的文章。
噪音問題確實有待解決。曾經有一段時間twitter上可以只添加好友而不follow update,現在不行了(很多人說可以但我怎么找不到選項?)。很多時候我會覺得某位好友的update把我整個頁面都flood了,但又不想不follow,不明白為什么要把以前那個選項取消。。。
p.s. 我在twitter也follow了你 :p
Like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