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之路,一”通”到底。要辨認京都市東西南北,首先牢記以”通”為名的主要幹道,就可摸索一二。若東京以環狀電車的圓形架構做為一個地圖印象,那京都便是以“烏丸通為縱、四条通為橫”的十字形架構做為地圖印象。十字周邊古老細密的小路小徑縱橫阡陌,就算拿著工整排序的棋盤狀街道指引圖來走逛,還是很有可能一轉頭就迷失方向。
之所以先論道路,只因”街道”是造訪一座城市時最容易被立刻入眼的都市元素,京都細緻風韻的小景總是為人稱道,現代化的、科技的、交雜的街景常被忽略(因為與高雅的形象不符),但我總覺得這些看似混亂的一角反而消去了京都曖昧的傲嬌之姿,甚至還有那麼點親切感,『原來這裡的電線也是這麼牽來牽去的嘛。』『路邊的垃圾堆成一團也是滿亂來的呢。』有這樣偷窺道一點小趣味的感覺。
*
在京都拍了不少垂直的街景,我喜歡一望到底的透視感,使用廣角鏡頭更棒,好像可以到達很遠而未知的盡頭。
│Day1:在京都民宿《知多》前的小路。約莫三四米寬而已,是一小條工整規矩的柏油馬路,兩邊的住家商家也都輕聲細語地。路的盡頭可以看到東本願寺,更遠一點也能看見京都地標–京都塔。那邊就是京都車站的方向。
│Day1:第一天晚上先在附近亂逛,走到不知哪一條通上,有這個昭和色彩的招牌,這個色調的組合看似傳統卻意外地又充滿當代潮味。但其實時間並不是那麼晚,那個時鐘已經靜止了。
│Day2:京都伏見區,龍馬通り。一小小條的商店街,因為位於伏見寺田屋旁,便以”龍馬”為名。我們選在每年11月15日的龍馬誕生祭那天造訪,當天正在舉辦商店街祭典,一年一度的盛大活動,似乎這一區的民眾都樂於共襄盛舉。當然外地來的朝聖者也不少。各家商店自行推出特製商品、食物、小遊戲,沒吃午餐的話,在這裡可以邊逛邊填飽肚子。
同上,挺喜歡這張三連拍,廣角鏡將龍馬通的路口全數收進,似乎可以馬上跟著走進去。歡迎點進看大圖。
│Day3:京都市,單車日。從第一張圖的那條路一路向北,在某一個路口就會遇到這棟房子。一棟被花草覆滿了的古町屋,只是一般民宅,能養成這樣不知道需要花多少時間呢。剛好遇到兩位修電線的工人正在工作著,早上十點多的時候。
│Day3: 從我們住的五条通那一區,沿著小路穿梭北行,抵達目的地三条通。若將”四条通”比為”敦化南路”的話,三条通就是類似”大安路”那樣的存在。還保存著傳統建築的這條路上,低矮的一樓店面遍佈著時尚服飾店、高級菓子店、咖啡廳、藝廊與讓人無比生火的雜貨店。到了靠近”寺町通”的東端,又逐漸進入以餐飲為主的商店街。要我推薦的話,光是三条通這裡就可以好生消磨一整日,切勿錯過。
*
上面的街景看似琳瑯滿目,不過絕大多數的京都小路,第一印象還是乾淨無瑕的。人們的交通方式仍以單車或步行為主,沒有汽車機車來往或是隨意在路邊並排停駐,少了這兩種大型機械物,路面確實簡潔不少。
│Day1:《知多》民宿就在東本願寺前。過個馬路就到,路邊灑落了一大疊紅葉與黃葉,黑白分明的柏油路上,幾片銀杏就能點出秋意。
│Day1:第一晚先經過了四条通。這條路怎麼看都是一個樣子,車水馬龍,燈明星燦,遊客溢滿。拍攝夜景的話,P模式就很足夠,P模式真是數位入門的麻瓜的好朋友阿!
│Day2:在伏見區的黃櫻酒造(紀念館)。在日本酒的發源地,紀念館前的道路也整修得清水雅致。洗石子地上還真是一點紙屑都沒有。因為附近都是住家,大夥兒無視觀光客熙來攘往,婆婆騎著腳踏車慢慢經過。對居民來說,町內小路就是最好的單車道了。
│Day3:錦市場外,麩屋町。那天我們喝完早午餐的咖啡,正要繼續往三条通前進。剛把腳踏車牽出來,遇到運貨的工人,尾隨他的背影順手留下這一幕。日本的工人很有意思,若不是會穿上特別訂製的全身制服,有的就會像這位大哥,即便踏雙橡膠靴,上半身也依舊穿著帶有潮流感的打扮。真是非常具有男人味的。
│Day3:三条通與高倉通交界。東西向的三条通,前後橫斷近十條縱貫的”通”,有趣的是,每個路口的路標都不太一樣。高倉通上可能是因為有一棟現代建築(忘了是什麼),地上特別設了水泥地柱,行人走到這裡馬上一目了然,不需要高聳遮掩天際的標準路牌更添複雜或醜化街景。這個路口的地標,是一幢傳統紅磚建築的京都文化博物館。
│Day3:三条通與御幸町交界的《アートコンプレックス1928》(Art Complex 1928)。已經有80年歷史的建築,原是大阪毎日新聞社京都支局,1999年後改建成”1928大樓”(1928ビル),做為多功能型藝廊與藝文表演廳。在地下室有一個十分出名的特色咖啡廳叫《cafe independants カフェ・アンデパンダン》,可惜此番我們沒時間下去坐坐。建築外那座可愛小餐車,是專賣可麗餅的名店《Crepe Ojisan》,但因為肚子沒空間所以放棄,其實這台餐車禁止拍照,不過我從對街取景,當然也是不可能避開的。
│Day3:京都市役所前,御池通。御池通這樣看起來,就是標準的”都心道路”,可能在世界各國看起來都差不多吧,只差在邊上那兩排如西洋油畫般斑斕的紅葉樹。正通過馬路的我,舉起相機在紅燈的斑馬線上就快速連按了幾張。在這種情況下,對焦快也拍得快的數位相機,對散步人士來說真是大大的方便。
│Day5:最後一天,我們剛離開飯店,正拖著行李要往車站,經過飯店前方的小徑,就是柳小路。明明就在投宿的飯店前方十公尺卻沒逛到,乃因這條小巷子實在太迷你了,小到一般旅遊書上也容易忽略。從還在熟睡的店門間穿梭而過,有種時空交錯的感覺。發現兩邊的餐廳店家似乎都很好吃的樣子(沒吃到的都看起來好吃),忍不住想像入夜後的柳小路,會是怎樣的風情呢。
*
上面所有的街景照片,全用Nikon D5000的原廠KIT鏡頭(18-55mm f/3.5-5.6G VR鏡頭)拍攝。
第一次拍就從旅行中進行”路過街景的隨手攝取”作為開場,防震效果佳又能夠隨拍隨到,對我來說已十分夠用,我畢竟不是行家,也是第一次帶單眼出門,目前為止是沒甚麼好挑剔。
全都用一般的P模式或沒有特別專業調整的M模式拍攝。P模式其實就很麻瓜了,幾乎跟AUTO是差不多的意思。不過我會特別針對當時的光線與色溫調整白平衡。老實說,我是個很愛調整白平衡的傢伙,總是喜歡豐盛鮮明的暖色調,並不偏向冰冷無溫的色彩。
慚愧地說,我其實並不知道真正單眼的專業人士是怎麼想的。搞不好有人會想,”女生就是這樣,用相機是憑感覺而沒甚麼邏輯性吧”…..這樣看起來我還真的是很不專業呢(默)。無論如何,我還要多多跟滴伍仟培養感情的呀。
以上!請期待第二篇,大景寫完寫小景吧!
(第一篇街景文就寫這麼多,那我後來的文章是要怎麼辦阿…*淚*)
PS:工頭看起來很專業地把照片EXIF都寫出來,那我明天再來補充好了。。。
※延伸閱讀!接著看這篇:
[ Nikon D5000 學習記 ](一)高台寺夜拍、南禪寺秋葉 — 旅行者 [ Blog Worker ] 工頭堅部落‧ 部落格臥客
【相關文章】 其他幾位和Nikon合作的部落客,不同機種與角度的試用文章,供參考
【單眼】Nikon D90使用心得 (京都大阪隨拍分享) – Wisely 的 拍拍照.寫寫字
amarylliss。艾瑪[隨處走走] – [廈門] 翔鷺大酒店鳴春茶樓午茶–Canon/Nikon照片比較
[拍照] 開始玩 Nikon Coolpix P90 | Christabelle的藝想世界
特別推薦:
攝影家手札PhotoSharp – Nikon D5000 完全測試!《夜拍實戰篇》《高感度雜訊測試》《PK篇》D5000 PK D90《婚紗實戰篇》《選單篇》陸續連載中!
註:本文為廠商合作試用文,相機由Nikon代理商提供試用,所有內容皆為我親自試用的心得,相片以由我本人(以及工頭)拍攝。
(路過的)
好喜歡你的照片, 今年去日本時希望能順道到京都一趟^^
LikeLike
很美的照片,想到我去年到日本,拍了一堆失敗的照片…
LikeLike
我喜歡照片裡的那些整齊又活潑的電線桿和電線們
LikeLike
果然是很大方,所有exif 都放了上去,而且還是高解析全尺寸直上,上傳圖片一點花了不少時間吧。
照片得很用心,就算是用P模式也不要緊,攝影這件事器材的操作與否和專業沒有很大的關係,工具熟悉的程度只能算是熟練,書寫的內容和想法才重要。
那張餐車的照片用全尺寸看,閱讀黑板上的目錄很有樂趣呢。
^______^
LikeLike
@汶 & 執達員
謝謝你們,快去日本玩耍吧~
@catrain
這也是我為什麼拍下他們的原因,哈哈!!
@Hally
對阿!我覺得把EXIF都放上去頗麻煩,但是對學習攝影的人可能有點幫助(有嗎?)
我其實一邊寫有一邊想,到底要怎麼寫才能產生”我看了也想學一下”的感覺呢?可是要我寫專業教學我也不擅長,經驗法則還是最終歸納出的關鍵吧!
LikeLike
beautiful
LikeLike
Day3:京都市役所前,御池通…….走在這樣的馬路上像在拍mv般,好浪漫
LikeLike
一直在潛水….看到D5000終于浮出水面….
我也是在用 D5000 :)
很喜歡你的照片呢!
LikeLike
謝謝你
這台相機很容易上手唷
LikeLike
I like 腳踏車的那張,拍得很有fu
想問你那台nikon D5000,價位多少?
LikeLike
含鏡頭我記得是三萬不到
您可以查查看PCHOME之類的
或是看這裡
http://www.coolpix.com.tw/shop/shop_eye_shopping.php?Shop_Eye_ID=38
LikeLike